五年前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海南三亚绕城高速海棠湾附近,一辆轿车因雨天路滑撞上高速护栏。防护栏从车辆右前侧插入,从左后侧穿出,贯穿整个车体,导致坐在副驾驶上的女孩翁忻怡严重受伤。
r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十余天,醒来时她已失去了左臂,45天后,左腿被迫截肢。2021年12月,她装上了假肢,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翁右右”——接下来的人生,靠右手和右腿撑起来。
r2025年3月,她开了一间“特别”的洗鞋工厂,优先招聘残障人士,和健全员工同工同酬。她也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关注像曾经的自己一样身陷困境的人,并坚持“流量就是要流向需要流量的人”,因为“被看到”是这些人最需要的东西。
r开店
r把残障人士安排在最适合岗位
r广州番禺金山村的居民楼底下出现了一间工厂。
r店面不大,卷帘门拉起,门边方方正正地码着成堆的纸箱,往里是一排排不锈钢的铁架,摆着各种款式的鞋。一个穿着机械腿的女孩,在铁架之间窜来窜去——她是这儿的老板,翁忻怡。
r“大家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好起来了,但是感觉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都很忙。”2023年底,她把目光投向“懒人经济”。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在2025年3月,翁忻怡的洗鞋工厂开了起来。
r翁忻怡在商业上是个新人,但却有着一股子闯劲儿。“就做线上生意,把经营范围覆盖到整个广州市。用户线上下单后直接快递取送,足不出户就能把鞋子洗好。”翁忻怡在调研中发现,传统的洗鞋店覆盖范围很有限,既要花费人力送鞋上门,又要花高价去租一个客流量高的场地,对于没有丰富经验和丰厚资本的她而言,是一场很大的冒险。
r经营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人的选择。
r走进工厂,在门边用力擦拭鞋底的工人叫小龙,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工厂里负责进行二次质检。翁忻怡的洗鞋工厂里,残障员工和健全员工的聘用人数相近。
r“我现在做每一件事情都在想能不能让残障人士来一起做。”工厂开业之前,由于亲身体会过残障人士就业的难处,她明白这一群体对一份工作的珍惜和投入,“对我来说这是在做自己事业时很重要的意义。”
r在她看来,小龙的小儿麻痹症是干二次质检的优势。“因为小儿麻痹,他的手会没有那么灵活,速度比较慢,去做质检他就可以检查得比较仔细,慢慢地手工清理那些第一次没洗干净的污渍。”
r电脑桌边坐着一名成骨不全症的患者,他是工厂招的第一名残障员工。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病,轻微的碰撞也可能造成严重的骨折。以前他也在工厂工作,打螺丝。现在在洗鞋工厂里,他是流水线上的第一步——负责拆包裹、拍照、分拣,不用接触搬重物之类的体力活。
r冲洗区里埋头用高压水枪洗鞋的小郭是一名听障人士。“很多人会觉得高压水枪的噪音很吵,他听不见,反而能心无旁骛地洗,效率还高。”翁忻怡介绍,打字和肢体比划足以让她和听障员工交流。
r对于聘用残障人士,起初翁忻怡也有过顾虑,但在试用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很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只是培训的时候需要更耐心。她知道,他们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不只是为了钱,还为了证明:自己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即使只是一件小事。
r洗鞋工厂里依旧招健全员工,翁忻怡认为,“不能全部都招残障人士,‘残健融合’更好。让健全的人去接触残障的人,只有先看到,才能了解,然后才能真正地理解,才不会有偏见。”
r订单量起来之后,工厂的效率也开始有吃紧的时候。虽然翁忻怡已经尽可能地把残障人士安排在了最适合的岗位,但是速度相对健全人士来说还是慢一点,大概能完成他们的80%。翁忻怡坦言,工厂并不是一直在赚钱,偶尔还会亏钱。
r但无论效益如何,工厂对残障员工和健全员工的管理是统一的:一天工作8个小时,发的工资也一样。
r“做生意肯定都是有亏有赚,不可能一直赚钱。”翁忻怡表示,一般洗鞋工厂其实是靠计件算工资,尽可能地压缩成本,但是她的厂里还是发月薪,“现在对我来说,赚多少钱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我现在的身体情况去旅游走久了腿会难受,一个手也开不了车,好像也享受不了啥,我只要养活我自己就够了。既然活了下来,那去做一些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我会比较开心。”
r现在,工厂订单量稳定在每天300到500单之间。翁忻怡在工厂的正中间立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工厂的口号:“别着急,慢慢来”“认真工作,开心生活”,末尾加了个眉眼弯弯的笑脸。
r“我们不会说一定要快一点,高效一点,因为就算快也快不到哪去,还不如把服务做得再好一点,把质量做得再好一点。”在翁忻怡眼里,残障员工更稳定。工厂里健全的员工已经走了一批又一批,而现在工厂里的这三名残障员工,则是从开业工作到现在。
r利他
r让流量流向有需要的人
r创业这条路此前并不在翁忻怡的未来规划里,直到那场车祸中一片高速护栏插入了她的左臂左腿,也插入了她的人生。
r康复花了她一年多的时间,戴上假肢,翁忻怡先是去找工作。她原先的工作是K12教育(即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经常出差,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要带着教师到全国各地教育资源发达的地方培训,出事之后,她想自己可能只能坐在办公室做一些很基础的文员、行政工作。
r在家乡南宁,她给一些小型私企投了约一两百份简历——空手而归,没有人愿意要她。
r“没想过会这么困难,本来觉得好歹也是个大学生,结果还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被拒绝。”她虽然也收到过面试邀约,但在面试之后就没了下文。
r“那个时候想着总得活下去,总得找事情做。”翁忻怡说。能不能去创业,自己来当老板?但是创业的话又要做些什么呢?她一下子也没想明白,决定一边做自媒体,一边搜寻机会做生意。
r短视频拍了一两年,她发现“流量”这碗饭没自己想象中那么好吃。当初觉得自己凭着“残障人士”的身份去发一些励志日常或许就能涨粉、接广告、赚钱,但寥寥几百的视频播放量让她看清了现实。
r“要利他,只有利他的内容才能够让别人愿意去看,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发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于是,翁忻怡开始尝试去帮助一些残障人士或者大病儿童,然后把过程记录下来。
r今年2月,翁忻怡在广东省河源市街边一个首饰小摊买了一个戒指、一条手串。饰品很精致,摆摊的是一个年轻女人和一个插着氧气管的女孩。
r交谈中翁忻怡得知,女孩叫廖菲,12岁,父母离异,由于4年前确诊了白血病,现在已经休学,治病十天就能花费十多万,旁边的女人是她的姑姑。结账的时候,翁忻怡给她们转了6万块。
r翁忻怡把拍摄的视频传上了社交媒体平台,出乎意料地,视频爆了。网上很多人想给廖菲捐款,最后成功募捐到80多万,填上了廖菲看病钱的大窟窿。她也提议廖菲姑姑在小红书开一个店去卖首饰,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
r两个月后,廖菲和姑姑带着一面锦旗、一幅定制的手工画找到了翁忻怡,画里是一头醒目蓝发、穿着机械腿的翁忻怡牵着坐轮椅的廖菲。
r廖菲跟翁忻怡说,病好了之后想去做公益,因为她知道有很多人帮了她。如果明年没有复发的话,廖菲就是医学意义上的“脱白”了。
r后来不断有网友告诉翁忻怡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人,她会去找这些人拍摄——卖花的烧伤女孩、卖灯笼的瘫痪儿童、卖水果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现在,翁忻怡的视频平均播放量在五六百万,多的时候有1000万。
r“我觉得流量就是要流向需要流量的人,这样我的流量就是有用的,如果说搞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那种流量也没有什么意义。”翁忻怡坚持,自媒体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看到残障人士、大病儿童等群体的现状。
r“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帮到别人,我也能收获到很多别人给我的能量,那我就会觉得其实我的人生没有完蛋,我还能做很多事情。”翁忻怡说。
r心态
r“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r一睁眼,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翁忻怡觉得肯定完蛋了。
r那是2020年10月,她插着呼吸机,右手被绑在床沿栏杆上,左手已经截肢。她没办法发出声音回答医生的问题,只能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医生说,她出车祸了。
r45天后,她的左腿也没保住。翁忻怡满脑子是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生活自理。她也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一直在想以后要怎么办。爸爸70多岁了,妈妈身体差,本来已经到了可以安享晚年的阶段,自己出了事,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安心。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r她在三亚的医院住了103天才出院回到南宁。由于她伤得太重,大腿剩下的部分反复发炎了将近10个月,直到2021年12月才正式装好假肢,重新学走路。
r不久后,翁忻怡成了假肢公司里的活跃分子。
r里面有很多戴假肢的人,但基本上没有像翁忻怡手跟腿同时截肢这么严重的。翁忻怡总跟他们聊天,她发现原来这里的人情绪都不高,但是跟自己聊完天之后,情绪好像都不同程度地好转了。“他们可能觉得这个小姑娘手跟腿都截肢了还这么乐观,那我这个腿截肢的其实也还好。”她突然觉得,原来自己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r有一次,区县的残联办了一个活动,假肢公司的工作人员问翁忻怡要不要参加,她爽快应下,去讲了自己的经历,唱了首歌。之后市里的残联搞活动也常邀请她去做主持、唱歌、演讲。
r这些“被看见”让她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于是做自媒体的想法在她心里萌芽。2023年底,翁忻怡做出了自己第一条爆款视频后,陆续收到了媒体采访的邀约。
r“现在那么多采访,其实我还是有一点压力。会有一种被架起来的感觉,好像得做一个所有人都认为的那种很励志或者很正能量的人,但其实不是的,我也会有情绪,人是很立体的。”翁忻怡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经历了意外的普通人。
r最近,她在家里准备拍一条收拾房子的视频,但当她拖着一条假肢、用一只手不停搬动家里的物件,她感觉力不从心。在和身边人倾诉的时候,“所有人都叫我要争气,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她觉得,这种“放大”的期望似乎让自己失去了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机会。委屈涌上心头,翁忻怡在深夜大哭。
r但日子还得过,“我不太喜欢闲下来的时间太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当下过好”。现在,一个月里一天都不休息已经成为翁忻怡的习惯。
r晚上12点之前入睡,早上六七点自然醒,去公司直播两个小时,处理公司的杂事,下午在自己的账号直播,下播去拍需要被帮助的人的视频,还有时间就去洗鞋工厂。
r这是翁忻怡的一天。她觉得车祸好像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没有太大的影响,“还感觉身体壮如牛”,只是把自己推向了另一种人生。
r“以前我可能真的想的就是毕业,找个工作,找个男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不会想那么多,我肯定不会想要去做什么改变残障群体现状的事,没有这么高尚。”事故的发生让她换了一种角度思考自我。
r翁忻怡想要成为残障群体里面的更有影响力的人。她想让人们平视她,平视包括她在内的8500多万残障人士。
r“当看到残障人士和看到因近视而戴眼镜的人一样平常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人惊讶有个穿着假肢的人在走路了。”翁忻怡说,“你会去看一个近视的人吗?你不会,因为你看得很多。”
r对她而言,残障只是一种状态,该染头发就去染头发,该臭美还是会臭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残障人士只是需要工具去辅助生活,仅此而已。
r目前身为一个小自媒体创业者,翁忻怡感觉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
r账号后台有很多人私信问她洗鞋工厂还招不招工,但是厂太小了,她根本没有能力招这么多人。
r也是在做了这件事之后她才知道,现在一些大品牌也在做线上洗鞋,有更成熟的物流体系和运作方式,消费者出于对品牌的信任可能会优先选大品牌,她的小厂其实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r有差不多百十来个人想来加盟,要一起做洗鞋工厂,翁忻怡全给拒绝了。“这个东西没有你想的这么好做,稍微运营不好的话就容易亏钱。”她觉得大家找来都是因为信任她,认可她所做的事的意义,如果自己反而为了赚钱和扩大商业版图去收加盟费,就是害了别人。
r她也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轻装上阵能够让她做更多的事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我有那个能力的时候,我再去做那个事就好。”翁忻怡说。
r“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翁忻怡这样概括自己的这5年。
r“好事,能够让我开心;坏事,能够让我成长。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一定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她觉得,这场事故虽然改变了她原本对生活的期待,但她也有机会可以去成为更了不起的自己,成为现在靠右手和右腿撑起来的“翁右右”。
r本版文/周妍
r统筹/计巍
r来源:北京青年报股票配资股票配资
r赤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